为加速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结构化进程, 伟德bv官网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创新“科技所趋、产业所需、区域所能、院校所为”的科教融汇合作理念,推行“系统化设计、项目化实施、精细化推进、品牌化展示、绩效化考核”运行机制,由此产生了国家级成果67项、省级成果196多项,形成了“搭平台聚人才、组团队做项目、建资源促服务”的专业群,助力新型工业化协同创新“苏工方案”。
共建共享 推动双高专业群搭平台聚人才
强强合作,打造服务专业群的“GF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瞄准长三角区域庞大需求的智能制造集群,与世界顶尖精密加工巨头上海乔治费歇尔(GF)中国区总部深度合作,拥有企业主投价值近5000万元的飞秒激光微细加工纹理机等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单元及产线15台套,建成了全球领先、全国最大的“一基地五中心”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即高效铣削加工、激光纹理加工、飞秒激光微细加工、金属增材加工、零点夹具和自动化集成技术创新中心。引入GF技术标准和管控经验,吸引了8位GF高级工程师入团组,联合开展高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长三角区域6000多家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双岗双薪,聚集支撑高端产业发展的“首席科学家”。为解决企业精技不精理、学校精理不精技的问题,学校坚持“头雁领航、群雁协同”的原则,实施“双岗双薪双课、双考核双突破”机制,推进追踪一个科学发展前沿、深入一家紧密合作企业、开发一部得心应手的教材、制定一套科学的教案、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打造一批教科研成果,参加一个行业协会组织的“七个一”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吸引了科学家储建华、动静压气悬浮技术开拓者王雪、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导王勇等高端人才20余名,有效支撑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机器人系列化高精度谐波减速器开发及智能制造等项目的研发。
重组重设 推进双高专业群组团队做项目
匠心筑梦,打造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树牢“大伟德bv官网”情怀,以培养适应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发展需要的智造工匠人才为己任,打造了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与温州职业、山东工业等6所高职院校成立了协作共同体,以校校协同、校地协同、跨区协同的合作模式,共建国家级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3个、共研国家级教科研项目2项、共促区域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100余项,开展了“团队共同体‘科教协同、团组协作’模式与机制研究”,探索了跨区域重组结构化教学团队的“项目用人、制度励人”协同创新模式。
科教融合,构建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的产学研新路径。针对长三角区域企业智改数转需求,学校整合校地企人才、科教资源,组建“跨学科融合、技术链互联、资源能力互补”的科技创新团队6个,承接上市公司胜利精密“核心零部件镀膜”、美资企业英格索兰“空气压缩机叶轮蜗杆精密加工”、中航供应商精效悬浮“动静压气悬浮鼓风机研发”、中车集团和中铁总公司一级供应商扬名实业“和谐号、复兴号商务和客座座椅研制”等技改项目200余个,授权发明专利28项,成果转化100余项,形成科教资源300余个,构建了“企业出题、科研破题、成果助教改”的产学研新路径。
融汇融促 推广双高专业群建资源助服务
资源整合,建成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学校推行共建共管共享的运行机制,牵头联合杭州科技、安徽机电等7家高职院校,上海ABB、江苏汇博、华航唯实等16家企业共同建成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坚持“学生乐学、教师擅教、企业真要、社会欢迎”的资源建设原则,校企共建单位的68名骨干教师,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发行企生产现场典型案例568个、素材18022个、题库8806个、在线课程517门、视频时长27335分钟,建成国家级课程5门,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2本,获国家省教材建设一等奖等3项,助力全国100多个企业提质增效,服务温州职业、湖北科技等全国60多所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受益人数超20万。
示范引领,促进学校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学校以“GF创新实践基地”为核心平台,构建了设计-集成-检测-维保的技术链,建成了“数字化设计-智能加工-工业机器人-传感检测-系统集成”能力链的5G全链接智能工厂,聚集了专业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科技副总、博士博导等60余名,打造了国家、省级团队9个,大型复杂构件精准激光增材制造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核心部件可靠性验证实验,收到长征五号办公室发来的感谢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在“金平果”全国高水平专业群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排名第20位。
(苏州日报A06 24.3.19)